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学术大讲堂”第461期于2018年12月6日晚7点在武昌校区2409教室成功举行。本期我校研究生10位同学分别作了精彩的演讲。
杜凯同学以《单晶金刚石生长研究》为题。讲述了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microwave 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PCVD),因具有放电无污染、沉积速率快、可控性强等优点被认为是制备单晶金刚石最优选的方法。目前制备CVD单晶金刚石主要受到沉积技术与装置的限制。其研究针对提高单晶金刚石沉积速率以及保证沉积质量,在实验室自主研发设计的2.45 GHz、10 kW新型多模谐振腔MPCVD装置上开展了同质外延单晶金刚石沉积速率与质量的相关研究。
王斌同学以《高功率MPCVD法制备光学级金刚石膜的研究》为题,对高微波功率下制备金刚金刚石进行了研究。金刚石膜因具有一系列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使得它在微电子、医疗、军事和航空领域都具有巨大的应用潜能,因此它也被誉为“21世纪新材料”。目前我国生产CVD金刚石膜产品在市场应用很少,而国外却很广泛,其原因是我国生产的金刚石膜质量不高,制备速率慢,设备成本高等因素。最关键因素是目前国内大部分设备较落后,微波输出功率低,导致金刚石膜生长速率低。而微波输出功率影响等离子体密度、等离子体温度,而这些因素决定了生长速率和生长质量。本研究对我国大功率制备高质量金刚石薄膜具有重要的意义。
鲁修为同学以《海绵城市建设研究》为题,对目前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国际典型雨洪管理模式做简要的描述,引出海绵城市理念。然后对海绵城市建设概念、建设的五个原则、两大途径、四种角色、四大指标、八中技术做简要的介绍和分析,最后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案例做个简短的介绍
陈堃同学以《基于动静载试验的连续刚构桥梁模型修正》为题,研究了一种在役桥梁数值计算模型快速修正方法,针对某在役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梁,根据桥梁动载试验的结果,选取一阶频率作为分析对象,比较了一阶频率对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的灵敏度,确定了修正次序,使用矩阵型修正法对桥梁模型进行了有限元模型修正。对比了修正后模型在三种不同工况下的中跨跨中静挠度值。其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跨中静挠度误差均在10%以内,满足工程需求,修正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修正后模型更加符合桥梁服役现状。
王涛同学以《基于量纲分析和改进Kelvin模型的单自由度结构碰撞反应研究》为题,介绍了采用量纲分析方法研究相邻单自由度结构碰撞反应。两个单自由度结构的碰撞体系是地震作用下结构碰撞问题研究的较简单的结构模型,采用接触单元方法,选用改进的Kelvin模型模拟接触过程中的力、变形和能量耗散。得到无量纲运动方程,并采用Matlab编程,选取两组不同的参数进行数值分析求解。
蔡明兰同学以《Staudinger连接》为题,介绍了在80多年前发现的Hermann Staudinger叠氮化物和磷烷形成氮杂-叶立德,在有机合成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且,Staudinger反应具有的高度化学选择性,在生物共轭物的制备重也显示有巨大的潜力。目前,由于两个反应配偶体几乎所有存在于生物系统中的功能都是生物正交的,并且在室温下在水性环境中反应,因此Staudinger连接甚至可以应用于活细胞的复杂环境中。在这里,我们描述了该反应的当前知识状态及其在生物共轭物的制备和化学生物学中的连接方法中的应用。
闫慧超同学以《结合分段隔震与相邻建筑物连接耗能的混合被动控制系统振动台实验》为题,简要介绍了目前已有的被动隔震技术及背景,分别阐述了目前被动隔震技术相应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被动隔震体系,设计了相应的振动台实验方案及试验工况。并表明了创新点及优势。
张珊同学以《硼氢化钠还原叠氮基的研究》为题,文中提出芳香族叠氮化物通过硼氢化钠还原,具有更强的能力;构叠氮苯甲酸还原为相应的氨基酸,而苯甲酰叠氮化物主要被还原为苯甲醇,后来发现使用NaBH4和催化量的锡(IV) 1,2-苯二硫醇将叠氮化物转化为胺。
张宇航同学以《利用Staudinger还原反应制备氨基纤维素衍生物》为题,文中描述了一种在保持氨基不被修饰时选择性地修饰多糖羟基的新方法,制备具有极高选择性的O-酰化的胺化多糖。利用Staudinger反应选择性地还原叠氮基团制备6-氨基-6-脱氧-2,3-二-O-酰基纤维素衍生物,证明了在易于还原的酯基存在下, Staudinger还原对多糖底物的专一有效性。
王连忠同学以《MPCVD法在贫氢气氛下对金刚石薄膜生长的研究》为题,讲述了在CO2/CH4气氛下制备金刚石薄膜的研究,以期制备出一种具有良好导电性和高机械强度的纳米金刚石薄膜,并且制备出的薄膜更有利于细化晶粒并能有效提高薄膜的电化学性能,因而研究贫氢气氛中金刚石薄膜的生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宋樱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