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工作
学校举办研究生导学关系建设经验交流与培训会

作者: 时间:2025-07-11 点击量:

本网讯(通讯员:张子悦 伍丹丹)7月10日上午,学校第七届导学关系建设交流暨第十届新增硕导培训会在教育教学综合楼103会议室举行。学校党委副书记李志旭出席会议并讲话,华中科技大学计算科学与技术学院二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岗教师周可应邀作报告,党委研工部、研究生院、各学院导师代表、2024年新增硕导参加会议,会议由研工部部长、研究生院院长陈绪兵主持。

李志旭代表学校向新聘的硕士生导师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学校研究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学科竞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离不开广大导师的努力付出。他强调,面对新时代和“00后”数字原生代研究生,要努力构建亦师亦友、宽严相适、教学相长的“导学共同体”,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志做“大先生”,成为学生学术与人格的灯塔;二要坚守学术规范锤炼学术本领,潜心做“好导师”,引领学术前沿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三要注重人文关怀与有效沟通,用心做“知心朋友”,让学生在包容支持的“学术家园”中安心扎根、向上生长。他号召导师们珍惜交流平台,互学互鉴,提升育人能力,以初心、智慧与担当,点亮学生理想,浇灌创新希望,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汇聚导学思政力量。

周可教授以《研究生培养的一点思考与实践》为题进行讲述,他指出,研究生培养首重精准定位与目标分层,硕士阶段的核心在于锻造学生的“系统开发能力”,目标是使其成长为能胜任“组长”角色的技术骨干。为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工程系统挑战中凝练前沿科学问题。他所带领的团队深耕的“AI for Storage”领域,其研究选题均源于产业实践中的痛点,践行“学术结合工程”理念。他认为,硕士生培养的灵魂在于鼓励他们做“顶天立地”的研究,既支持学生勇攀学术高峰,又要求学生解决真问题。他强调,高水平学科竞赛是“以赛促研”的绝佳平台,其团队指导学生多次斩获特等奖,竞赛压力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系统思维和极限攻关能力,使其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过程中快速提升“系统开发能力”。最后,他勉励新硕导们,唯有将学术追求与国家产业需求紧密结合,方能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中书写青春华章。

会上,张琼解读了第七届导学关系建设活动方案。优秀研究生导师代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胡六永教授进行了经验分享。他回顾了自己从突破科研起步时困境、调整方向并坚定信念,直至产出首篇《自然·通讯》论文的过程,他认为,校内外资源的优质整合是科研倍增器,培养研究生的核心在于锻造“学术生存能力”,导师不能“包办”一切,要教会学生理解原理、独立思考。机电工程学院温鑫代表新增硕导发言。她指出,导师需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坚守学术诚信,要平等尊重每位学生,聚焦国家需求,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秉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爱与责任践行这场“温暖的修行”。

本次活动,旨在加强导学思政建设,为导师们搭建交流沟通、互学互鉴的平台,为新晋硕导进行“充电赋能”,营造风清气正、互促共进的良好导学氛围,为培养德才兼备、可堪大用的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学校导学思政和研究生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结出更加丰硕的育人成果!(审稿 陈绪兵 张琼)